[口头报告]基于微波辐射计数据的青岛站逆温和逆湿共生现象研究

基于微波辐射计数据的青岛站逆温和逆湿共生现象研究
编号:814 稿件编号:1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08:44:39 浏览:4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56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 [S12-5]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4(19日上午,224)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利用在黄海沿岸城市青岛部署的微波辐射仪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温湿廓线数据,系统探讨了逆温和逆湿共生现象。在为期两个月的观测期间,共识别出19084个逆温和18998个逆湿个例。根据逆温的垂直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贴地逆温和悬空逆温。研究发现,这两类逆温与逆湿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悬空逆温底部与逆湿层顶重合,表明悬空逆温能够阻隔近地面水汽的垂直扩散和输送,从而有利于逆湿的形成和维持,这一点印证了前人提出的"输送阻挡效应"。此外,悬空逆温的存在为逆湿层以下的边界层提供了一个类似"盖子"的结构,可能有利于雾和低云的形成。与此不同,贴地逆温的强度与逆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非简单的水汽输送和阻挡问题。我们推测,在逆湿层存在时,水汽可改变大气辐射传输过程:逆湿层底部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会加剧地气温差,促进贴地逆温的发展;同时,干燥地面的负辐射通量也有利于加强贴地逆温。因此,辐射效应可能是导致贴地逆温和逆湿共生的主要机制。该研究揭示了逆温和逆湿共生的内在机理,为改进边界层温湿廓线的模拟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高雾的预报准确性,也加深了对边界层复杂热动力过程的认识。
关键字
逆温,逆湿,边界层,微波辐射计
报告人
周星旭
博士研究生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稿件作者
周星旭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李昀英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张潮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