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编号:683 稿件编号:135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2:59 浏览:3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议:[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 [S11-4]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3、专题11.14(19日上午,212)

暂无文件

摘要
中国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6%(660万平方公里),养育了近5.8亿人口,但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面临严峻的扩张和荒漠化风险。为抵抗荒漠化,中国在旱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放牧管理和植被恢复等措施。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生态修复措施对提高旱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评估。本研究结合遥感产品、站点监测和野外采样数据,综合运用统计、趋势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交互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中国旱区沙漠-绿洲过渡区的植被呈斑块状分布,随降水减少,呈现从间隙状到迷宫状再到点状的空间格局;植被斑块的通用空间指标(空间方差、空间偏度和空间自相关)沿降水梯度发生突变,植被斑块大小分布的幂律范围、截距和指数的稳态转换,植被斑块面积、形状复杂度和连接性的突变和稳态转换可作为荒漠化的预警信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12.8%的中国旱区将跨越生态系统突变的干旱阈值,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缓解干旱对植被的不利影响;放牧管理(围封)有利于增加过度放牧地区的土壤养分,但过长年限的围封对土壤养分积累无益;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进行的植被恢复有利于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在上坡位种植灌木是最优策略。与人工种植相比,自然恢复的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更高,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本研究强调了在干旱加剧、降水减少和二氧化碳升高的背景下,放牧管理和植被恢复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成果可为制定可持续的旱区土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
气候变化,旱区,植被斑块格局,植被恢复,围封,生态系统稳态
报告人
周文心
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周文心 北京师范大学
李长嘉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