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红树林古温度重建生物标志物指标研究

红树林古温度重建生物标志物指标研究
编号:343 稿件编号:40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8:14:27 浏览:5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4、专题1.17(18日下午,302)

暂无文件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全球温度波动上升,逐渐向全新世以来的气温峰值逼近。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且可以通过截留保存有机碳减缓气候变化。此外,红树林通过向河流上游或海岸内侧迁移、加速沉积等机制让自身适应气候变化,并通过减弱洪水、风暴潮对海岸带的破坏,为周边居民提供食物、收入来源等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未来随着气温进一步升至高于工业化前1.5~2℃以上,将逼近甚至超过全新世暖期(5ka B.P. ~10 ka B.P.)峰值,因而研究全新世以来尤其是全新世暖期时红树林的分布范围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未来红树林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应当如何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新世气温变化历史以及红树林的定义、分布现状等研究背景,随后介绍了红树林古环境研究的基础——红树林年代学,即如何对红树林沉积物建立年龄模式,之后从重建的代用指标这一角度介绍红树林古气候、古生态研究的进展。通过分析发现:1)南海地区是开展中国红树林古气候和古生态重建的理想区域;2)红树林沉积物的古温度重建较少,且指标单一,影响了其结论的可信度;3)缺少同位点红树植物与其沉积物对应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影响了脂类生物标志物在古生态学应用的可信度;4)缺少与古气候定量指标结合的研究,仅指出红树植物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而缺少对其古气候成因的探究;5)缺少纬向上的对比研究,局限于小的区域,对红树林纬向变化的机制缺少研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下一步需要用多指标重建全新世以来华南沿海红树林古温度演变,恢复全新世以来华南沿海不同区域的红树林古温度演变历史,通过生物标记物指标耦合重建全新世以来华南沿海红树林的分布变化历史,并基于此探讨全新世中国红树林对于温度变化的响应。
 
关键字
生物标志物 古温度 红树林 叶蜡氢同位素 GDGTs
报告人
叶圣彬
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

稿件作者
叶圣彬 清华大学
林光辉 清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