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南海北部高磁异常带三维反演及构造含义

南海北部高磁异常带三维反演及构造含义
编号:3098 稿件编号:276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2:53:06 浏览:4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5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9] 主题9、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 [S9-2] 主题9、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专题9.5、专题9.7、专题9.8(19日上午,305A)

暂无文件

摘要
       南海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构造活动复杂,其构造演化模式一直以来都南海地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南海北部呈现一条鲜明、北东走向的高磁异常带,众多研究表明其形成与中生代古俯冲带密切相关,然而高磁异常带深部结构至今并不明朗,制约着我们对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因此,开展高磁异常带深部结构反演对认识高磁异常带的成因和推演南海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磁力三维反演是获取地下三维磁化率结构的主要手段。其中,经典L2范数Tikhonov正则化反演方法存在反演结果光滑、地质体边界模糊、磁性值偏低等问题,不能清晰描绘地下地质体真实赋存情况,引入混合Lp范数反演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Lp反演允许四个不同分量对范数进行修改,其中L0范数和L2范数应用于模型向量和模型梯度,使得反演过程不受约束依赖性的影响并提升反演结果的聚集程度。
       由于南海地区普遍存在剩磁效应,传统的磁力三维反演方法对剩磁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异常模量反演通过将磁异常数据转化为受剩磁影响小的磁异常模量,进而对磁异常模量反演得到磁化率的三维分布,减少剩磁的影响。但由于转换后的磁异常模量消除了原有磁异常中包含的相位信息,其反演结果只能描绘地下地质体的大致位置,难以恢复地质体的产状等信息,结合地质、地震等先验信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反演多解性,提高模型分辨率。
       本研究使用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编制的航磁异常数据,结合南海北部已有的地震资料,对高磁异常带进行地震约束的磁力三维Lp反演和磁异常模量反演,获得高质量南海北部地壳三维磁化率模型,结果展示了高磁异常带下方20~28 km深度范围内存在高磁性体分布,推测为古火山弧,是受中生代古俯冲带的俯冲和增生而形成的。
 
关键字
南海北部;高磁异常带;磁化率模型;中生代俯冲带
报告人
陈中伟
硕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稿件作者
陈中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郭良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