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深海冷泉西伯达管虫共生体系的单细胞解析

深海冷泉西伯达管虫共生体系的单细胞解析
编号:2758 稿件编号:26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8:23:27 浏览:4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1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 [S6-5]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6、专题6.8(19日上午,203)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西伯达科管虫是热液、冷泉等深海化能生态系统中的典型物种。在其体内的特殊共生组织--营养体内,管虫与伽马变形硫氧化菌建立细胞内共生关系:宿主管虫将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运输到营养体内供给共生菌,而共生菌则利用还原性气体的化学能固定生物质滋养宿主。这种简单的共生关系适应力强且十分高效,但宿主-共生菌之间的互作及调控机制仍有待阐明。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流程,我们对冷泉管虫Paraescarpia echinospica进行了深海原位固定,并随后通过单细胞测序scRNA-seq及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解析了管虫营养体细胞图谱及共生菌关键代谢基因表达规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管虫通过控制化能合成气体和代谢产物,在营养体中维持了有氧和无氧两个“微环境”。在氧化微环境中,共生菌利用化能合成气体固定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并被宿主消化以获取营养;而无氧微环境中的共生菌进行厌氧反硝化,帮助宿主排除氨废物。通过维持两个显著不同的微环境,管虫宿主与共生菌实现了高效的化能合成,以适应深海极端化能生态系统。我们的研究为动物与共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及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字
冷泉,管虫,化能共生,单细胞组学,共生互作
报告人
王昊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王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