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基于转录组研究旋链角毛藻在光/暗循环下异戊二烯的释放机制

基于转录组研究旋链角毛藻在光/暗循环下异戊二烯的释放机制
编号:2684 稿件编号:16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45:21 浏览:4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 [S6-2]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15、专题6.16、专题6.6(18日下午,203)

暂无文件

摘要
海洋异戊二烯对大气氧化能力和海洋边界层的二次污染物具有显著影响。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异戊二烯的主要来源,但其异戊二烯释放尚未充分研究,这可能会导致海洋异戊二烯排放量的估算偏差。本研究使用PTR-MS对南海赤潮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 1889)释放的异戊二烯进行19天的长周期检测,并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其释放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旋链角毛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持续释放异戊二烯,稳定期达到峰值(2.82×10-11μmol cells-1h-1)。在氮营养盐、光和温度胁迫下,异戊二烯的释放显著增加,且异戊二烯释放在光阶段和暗阶段强度相当。基于转录组对光暗阶段异戊二烯的释放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糖酵解途径中与丙酮酸合成相关基因的下调,表明糖酵解途径可能是暗阶段异戊二烯释放的重要通路。结合异戊烯基磷酸激酶的下调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甲羟戊酸途径(MVA)相关的细胞器上表明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MEP)和MVA之间中间代谢产物的交换运输有助于暗阶段异戊二烯的释放。此外,能量的分配和可利用性也与暗阶段异戊二烯的释放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糖酵解途径、MVA和MEP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分配在光/暗阶段异戊二烯释放中的关键作用,阐明旋链角毛藻暗阶段异戊二烯的释放机制,为旋链角毛藻挥发性生物合成基因与异戊二烯排放之间关系的分子机制提供初步结果。
 
关键字
异戊二烯,转录组分析,旋链角毛藻,光暗循环
报告人
赵丹娜
博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赵丹娜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李润淇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谭羽俊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邹世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凌镇浩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杨颖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