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报告]青藏高原碳质气溶胶分布特征、来源及潜在影响

青藏高原碳质气溶胶分布特征、来源及潜在影响
编号:2326 稿件编号:43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1:52:18 浏览:3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7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尽管当地人类活动稀少,大气环境整体洁净,但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长距离传输进入青藏高原,影响脆弱的生态环境。本研究针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南亚通道”关键区,结合长期站点监测和模型模拟,全面分析了青藏高原碳质气溶胶的时空分布、传输过程和机理,以及污染物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碳质气溶胶含量比周边区域低1-2个数量级,黑碳14C组成显示从高原边缘到内陆,生物质燃烧对黑碳的贡献逐渐增大。连续在线监测表明,春季是全年含量最高季节,受南亚跨境传输的影响最为显著。南亚是高原碳质气溶胶的主要源区,高原中南部有超过60%的黑碳来自南亚排放,传输途径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山谷输送和高空翻越(深对流)。碳质气溶胶及其他物质的综合辐射效应导致由北向南的温度梯度减弱,抑制南亚季风向北推进,引起喜马拉雅山地区近30年降水减少,黑碳-雪冰辐射效应使高原西部及喜马拉雅地区近地面增温0.1-1.5℃和雪水当量减少5-25mm。黑碳和粉尘等可以降低青藏高原冰川表面反照率平均约20%,进而导致冰川加速融化。
关键字
黑碳,有机碳,长距离传输,来源解析,青藏高原
报告人
陈鹏飞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陈鹏飞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世昌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杨俊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张玉兰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郭军明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RaiMukesh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18005960255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