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基于DPR和GMI探测的青藏高原及非高原地区有无亮带降水特征

基于DPR和GMI探测的青藏高原及非高原地区有无亮带降水特征
编号:2156 稿件编号:1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06:44:43 浏览:20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4:2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 [S12-1]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1(18日下午,222)

暂无文件

摘要
       亮带是层状云降水中冰水转换区的重要标志,其存在与否会导致降水微物理特征与被动微波信号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利用DPR,GMI及ERA5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非高原地区降水亮带特征,发现随着降水率的增大,热带洋面及青藏高原地区亮带高度降低,但中国中东部陆面地区亮带高度升高。依据亮带上下边界将降水分为三种相态,发现热带洋面固态降水粒子增长效率最高,中东部陆面混合相粒子和液态粒子增长效率最高。
       青藏高原有亮带层状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在垂直方向延展最弱,但亮带高度比中东部陆面和热带洋面高出约0.5km,同时体现了高原对雨团的压缩和抬升效应。自高空至5km高度,有亮带层状降水的粒子直径不断增大,中东部陆面地区粒子直径最大,浓度最小,青藏高原粒子直径最小,浓度最大。无亮带层状降水与对流降水廓线外观较为相似,自高空至地面粒子直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子浓度则不断增大。
       在陆面近地面附近,对流降水大气温度比层状降水高1-3℃,但洋面地区对流与层状降水温度廓线差异较小。在中东部陆面地区(热带洋面地区),3.5km(2km)高度以下对流降水比湿最大,3.5km(2km)高度以上有亮带层状降水比湿最大。
在非高原地区亮带的存在会导致89GHZ和166GHZ亮温降低,89GHZ和166GHZ极化差增大,有/无亮带极化差之间的差异随着降水率的增大而增大,体现了亮带对极化差的贡献。在青藏高原地区,有亮带层状降水89GHZ与166GHZ极化差小于其它两地区,但无亮带层状降水的极化差大于其它两地区。
 
关键字
零度层亮带,层状降水,青藏高原,热带洋面
报告人
杨柳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稿件作者
杨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 会务总协调  

● 学术安排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柳    欣

13806024185

liuxin1983@xmu.edu.cn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佳妮

15201086188

scarlett@chytey.com

刘    琳

13313708075

lliu@iue.ac.cn

 

● 会场技术服务

 

李    虎

柳    欣

18965842343

13806024185

hli@iue.ac.cn

liuxin1983@xmu.edu.cn
李招英

13860473552

lizhaoying@xmu.edu.cn

     
           
● 会场安排   ● 会议注册  

辜克兢

13950003604

gukejing@xmu.edu.cn

胡勤梅 13554192326

mary@chytey.com

窦    恒

18627754021

douheng@chytey.com

孙晓笛 18813296455 xiaodi.sun@xmu.edu.cn
           
● 商业赞助   ● 会议财务  
朱    佳 13950159036

zhujia@xmu.edu.cn

许心雅 0592-2880181 xuxinya@xmu.edu.cn
           

海报张贴

 

● 酒店预定及咨询

 
张    君 13860426122 junzhang@xmu.edu.cn

李    璟

18627754146

lijing@chytey.com

卢    巍 18971567453 luwei@chytey.com      

 

登录 注册缴费 酒店预订